首页
请全体战友发表 正确有效的“心脏骤停”的现场急救方法
关注者
0
被浏览
17650

发表此帖的目的不是考试,我相信大家都一定知道应该怎么正确有效的处理“心脏骤停”等急重症的处理方法。主要目的是互相交流。提高我们自己的技能,更好的服务于广大百姓。不辱我们《基层120》的光荣称号 很多年来我参加了很多的专业培训学习,包括各种急救处置,心脏骤停、溺水、触电、等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基本一致。但最近一次参加“沈阳市红十字会”的专业培训后才发现过去学的知识已经达不到快速、准确、有效的救治效果,如突发“心脏骤停”等,在处理方法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与进步。经过专业老师的理论授课加现场模拟的救护演练,才有了新的认识与提高。深刻的认识到医学是一门不断进步更新的技术,只有不断的通过学习才可能掌握新东西、新方法,提高救治效率。 我相信在“网站论坛”一定有很多有经验的老师、战友在救治各种“急危重症”方面有相当水平,愿意与大家一起学习先进的、科学的经验与方法。 希望有处理各种“急危重症”经验的同行、老师、战友积极的参与讨论,共同学习提高。

发布于 2013-01-01 11:47:49 IP 属地·中国|辽宁省|沈阳市

9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欢迎参与评论
9条评论
一方兄的提议很好。希望大家积极参加。心脏骤停是急诊的基本功,操作正确,就可以挽救一个生命。我先简述心脏骤停抢救的处理:1:首先应该拍打患者,呼喊患者的名字,了解患者是否清醒?2:手摸患者的颈动脉,以确定是否心脏骤停?3:放平患者,开放气道。抬高下颌,清除呼吸道有假牙的患者要去除:4:先拳击心脏一俩下,然后剑突上2.5~5cm处心脏按压,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15:1.5:开放静脉通道。
  • 2013-01-01 13:32:42 · IP属地·中国|山西省|忻州市
    回复 0点赞
心常平 发表于 2013-1-1 13: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方兄的提议很好。希望大家积极参加。心脏骤停是急诊的基本功,操作正确,就可以挽救一个生命。我先简述心 ... 看得出来你是一位合格的医生,你给大家开了一个好头。感谢你的参与。 心脏与人工呼吸的比例15:1.5 ,我以前培训时老师也是这样教的。最近参加《市红十字会》培训是30:2,基本一致。 以前我只是知道应该怎么样的救护,但没有实际的操作,通过模拟操作才知道自己操作的不是十分准确,呵呵。现在才明白了急救的各种规范动作到位之重要性。正像你所述的那样,如果准确的掌握科学的救治方法确实可以挽救很多生命。
  • 2013-01-01 14:28:08 · IP属地·中国|辽宁省|沈阳市
    回复 0点赞
心脏骤停的急救时间是关键,大量实践表明,4分钟内进行复苏者可能有一半被救活,4~6分钟开始进行复苏者,10%可获救,超过6分钟者存活率仅4%,10分钟以上进行复苏者,存活率可能更低。 心跳突然停止的表现一是,意识突然丧失,患者昏倒于各种场合,二是,面色苍白或转紫绀。三是,瞳孔散大。四是,部分患者可有短暂而缓慢叹气样或抽气样呼吸或有短暂抽搐,伴头眼偏斜,随即肌肉松弛。ABC初级心肺复苏术,第一步:判断是否心搏骤停和畅通呼吸道,1.判断患者有无意识,轻轻摇动患者肩部,呼叫患者,若无反应,立即用手指压患者人中穴、合谷穴约5秒,仍无反应,2.呼救,呼叫周围的人前来协助,同时拨打120。3.将患者放置适当体位,迅速将患者从危险场合中搬离---患者取仰卧位----躺在平整而坚实的地面或床板上----恢复体位,其中注意,疑有脊柱损伤者头肩躯干在同一水平面移动,避免脊柱的弯曲和扭曲,疑有胸部损伤者,要保护胸部。4.畅通呼吸道,仰头抬颌----检查呼吸道有无分泌物、假牙等 -----疑有颈椎损伤患者不使用,采用托颌法5.呼吸判断,用耳听、眼看、面部感觉,判断患者呼吸是否存在 ----观察5秒左右---无呼吸者,立即作人工呼吸---注意有无异物梗阻呼吸。第二步:人工呼吸,1.口对口人工呼吸,首先给患者深吹两口气----吹气要缓慢(2秒以上)----吹气时捏闭患者鼻孔,吹气完毕时放松----观察患者胸部有无上抬,人工呼吸注意事项,可垫上一层薄丝物作保护,吹气时暂停胸部按压,儿童吹气量视年龄不同而异,以胸廓上抬为准。有脉搏无呼吸者每5秒吹气一口(10~12次/分)。口对鼻人工呼吸,应用于牙关紧闭,口部严重创伤病人,第三步:人工循环,1.判断患者有无脉搏,颈动脉触摸(相当于人迎穴),男性喉结旁,颈肌与气管夹角中----无搏动表明心搏已停止----检查时间少于10秒----非专业人员不要求掌握(阳性率65%),可观察生命体征来判断(观察患者被吹气后有无呼吸、咳嗽或肢体抖动等反应),2.闭式按压术,患者应卧于硬板床或地上,部位:按压胸骨中下1/2处,快速测定按压部位:胸骨下切迹(用手指触摸肋弓向上滑至双侧肋弓顶点)上两横指,按压方法:以掌跟部与胸骨平衡接触按压部位(按压和放松都不要离开),双肘关节保持伸直,夹紧双肩,双肩正对双手,以髋关节为支点,利用身体前后曲伸给患者胸骨以垂直按压和放松----按压频率:100次/分---- 按压深度:4~5cm----按压和放松比例:1:1----按压和呼吸比例单双人操作均为15:2----注意肋骨或胸骨骨折。按压常见错误,按压时肘部弯曲 和两手掌交叉放置。
  • 2013-01-01 15:15:57 · IP属地·中国|湖南省|益阳市
    回复 0点赞
感谢杏琳一方提出这个话题: 中国红十字会在全国都在进行急救专业知识的相关培训,同时颁发急救员证,我们这里也刚刚培训完毕,并且我12月初在北京参加培训的时候也有三天的时间是红十字会培训部的老师给我们进行的急救知识的培训,我也顺利的通过考试取得了急救员证,哈哈!:hx 前面的一些常识性的知识,比如心跳骤停最常见的原因脑组织对缺氧最敏感等等这些就不说了,不实际操作一次,是感受不到如何规范的进行心肺复苏的,其实定期的对这些知识进行回顾和复习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都不希望用到,但是万一用到的时候规范准确的操作或许能挽回一些损失。 此次培训用的是《2010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新版的指南跟原来的相比有很多改变的地方,所以心常平斑竹说的很多都是原来的知识,需要更新啦!!:cy 取消原来的“一听二看三感觉”,进一步强调胸部按压的重要性,建议尽量减少胸部按压的中断,由原来的A→B→C改为现在C→A→B 。不再强调心前区捶击的作用! A.(assessment+airway) 从判断意识是否存在至判断有无自主呼吸。 B.(breathing) 口对口吹气。 C.(circulation) 判断脉搏是否消失、胸外心脏按压 胸外按压频率由原来的100次/分改为“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由原来的4-5cm改为“至少5cm”,频率改为:30:2 即胸外按压30次,做2次口对口吹气,要求至少做5个循环后检查患者生命体征,检查时间不超过10秒。 这次培训还特别强调了AED(体外自动除颤仪)的使用,不过咱们国内现在这种设备还没普及,据上课的老师说在北京机场有,大家看到AED这个字母的时候知道是干嘛的就可以了哈! 其他的具体细节就不再说了,大家有机会参加培训的时候亲身体验吧!最后上传几张我们参加培训时的同学的照片,不是本人哦!
  • 2013-01-01 18:11:37 · IP属地·中国|山东省|德州市
    回复 0点赞
一篇关于心脏骤停的帖子,让我倍感良多。在基层我们经常会遇到像溺水,触电,心脏病突发等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文中提到"在专业培训后才发现过去学的知识已经达不到快速、准确、有效的救治效果,如突发“心脏骤停”等,在处理方法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与进步。经过专业老师的理论授课加现场模拟的救护演练,才有了新的认识与提高。深刻的认识到医学是一门不断进步更新的技术,只有不断的通过学习才可能掌握新东西、新方法,提高救治效率”“ 心脏与人工呼吸的比例”。 也许我们其中有很多战友干了一辈子也没遇到过,早已经忘记所学的了,我也是忘记得差不多了,让我们再温习一下,不足之处请指点! 心脏骤停的急救时间是关键,大量实践表明,4分钟内进行复苏者可能有一半被救活,4~6分钟开始进行复苏者,10%可获救,超过6分钟者存活率仅4%,10分钟以上进行复苏者,存活率可能更低。 心跳突然停止的表现一是,意识突然丧失,患者昏倒于各种场合,二是,面色苍白或转紫绀。三是,瞳孔散大。四是,部分患者可有短暂而缓慢叹气样或抽气样呼吸或有短暂抽搐,伴头眼偏斜,随即肌肉松弛。ABC初级心肺复苏术,第一步:判断是否心搏骤停和畅通呼吸道(1.)判断患者有无意识,轻轻摇动患者肩部,呼叫患者,若无反应,立即用手指压患者人中穴、合谷穴约5秒,仍无反应(2.)呼救,呼叫周围的人前来协助,同时拨打120。(3.)将患者放置适当体位,迅速将患者从危险场合中搬离---患者取仰卧位----躺在平整而坚实的地面或床板上----恢复体位,其中注意,疑有脊柱损伤者头肩躯干在同一水平面移动,避免脊柱的弯曲和扭曲,疑有胸部损伤者,要保护胸部(4.)畅通呼吸道,仰头抬颌----检查呼吸道有无分泌物、假牙等-----疑有颈椎损伤患者不使用,采用托颌法5.呼吸判断,用耳听、眼看、面部感觉,判断患者呼吸是否存在----观察5秒左右---无呼吸者,立即作人工呼吸---注意有无异物梗阻吸。 第二步:人工呼吸(1.)口对口人工呼吸,首先给患者深吹两口气----吹气要缓慢(2秒以上)----吹气时捏闭患者鼻孔,吹气完毕时放松----观察患者胸部有无上抬,人工呼吸注意事项,可垫上一层薄丝物作保护,吹气时暂停胸部按压,儿童吹气量视年龄不同而异,以胸廓上抬为准。有脉搏无呼吸者每5秒吹气一口(10~12次/分),(2.)口对鼻人工呼吸,应用于牙关紧闭,口部严重创伤病人, 第三步:人工循环(1.)判断患者有无脉搏,颈动脉触摸(相当于人迎穴),男性喉结旁,颈肌与气管夹角中----无搏动表明心搏已停止----检查时间少于10秒----非专业人员不要求掌握(阳性率65%),可观察生命体征来判断(观察患者被吹气后有无呼吸、咳嗽或肢体抖动等反应)(2.)闭式按压术,患者应卧于硬板床或地上,部位:按压胸骨中下1/2处,快速测定按压部位:胸骨下切迹(用手指触摸肋弓向上滑至双侧肋弓顶点)上两横指,按压方法:以掌跟部与胸骨平衡接触按压部位(按压和放松都不要离开),双肘关节保持伸直,夹紧双肩,双肩正对双手,以髋关节为支点,利用身体前后曲伸给患者胸骨以垂直按压和放松----按压频率:100次/分---- 按压深度:4~5cm----按压和放松比例:1:1----按压和呼吸比例单双人操作均为15:2----注意肋骨或胸骨骨折。 按压常见错误,按压时肘部弯曲和两手掌交叉放置
  • 2013-01-01 20:01:20 · IP属地·中国|云南省|昭�?�市
    回复 0点赞
jcys120 发表于 2013-1-1 18:1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感谢杏琳一方提出这个话题: 中国红十字会在全国都在进行急救专业知识的相关培训,同时颁发急救员证 ... 感谢管理员同志的阐述,感谢积极的参与讨论。 这次《红十字会》的培训我才重新的认识了急救的重要性,过去学习过的知识通过科学的不断进步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需要。过去我们大家都学习过这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为了更好的巩固学习到的知识,发帖在这里使我们大家更好的掌握“急救”的技能,更好的为服务于社会。 通过模拟考试后才认识到,理论学习的必要性与实际操作的重要性。通过实践才能更加科学有效的达到救护的目的。虽然培训的时间只有三天,收获确实比较大。
  • 2013-01-03 08:49:52 · IP属地·中国|辽宁省|沈阳市
    回复 0点赞
取消原来的“一听二看三感觉”,进一步强调胸部按压的重要性,建议尽量减少胸部按压的中断,由原来的A→B→C改为现在C→A→B 。不再强调心前区捶击的作用!
  • 2015-07-12 19:43:37 · IP属地·中国|山西省|运城市
    回复 0点赞
同仁们分享得很清晰,学到了新的正确的 急救方法
  • 2015-09-07 19:32:25 · IP属地·中国|四川省|成都市
    回复 0点赞
不错现在改为C-A-B程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改为30:2
  • 2015-09-24 16:46:35 · IP属地·中国|河南省|三门峡市
    回复 0点赞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
关于作者
文章
评论
关注者